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官网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史学习教育 > 党史天天读

一口米缸 | 本是一家人

来源:原创作者:管理员浏览量:1926更新时间:2021-04-30

字体大小:

一口米缸

——陈娇枝家的传家宝

19279月,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。当部队到达莲花县甘家村时,一个老表也碰不到。原来,人们以为是旧军阀来了,青壮年害怕被抓壮丁都纷纷往山里逃跑,其他人能躲的也都躲藏起来了。

村里有个叫陈娇枝的年轻孕妇,本来要跟大家一起躲起来,却正好赶上分娩疼痛难忍,丈夫陪她到自家破柴房里生下了一个男孩便慌慌张张逃了。陈娇枝用棉絮把孩子包好,尽量让孩子的哭声小一点。不一会儿,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,有人大声喊:“屋里有人吗?”连喊几声她也没敢应答。一阵轻微响动之后,脚步声便远去了。

其实,陈娇枝的丈夫并没有逃远,因为惦记家中的老婆和孩子,部队一离村他便回到了家里。看到母子俩平安无事,他十分高兴。到自家西偏房一看,只见剩下的半缸米不见了,米缸里塞了一床棉絮和四块银元,上面放着一张纸条,写着:“对不起,我们刚到你家找不到人,把你们的米拿去吃了,给一床棉絮和四块银元作为赔偿,请收下。”两口子非常激动,觉得碰到的这支部队“真是世上最好的军队”。为了纪念这支好军队,陈家把米缸当成了传家宝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陈家翻了身、分了地、添了新家具,唯独这口米缸舍不得换。几十年过去了,米缸裂了条缝,陈娇枝就用桐油掺些石灰补了补继续使用。

1969年,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派人到莲花县甘家村征集文物时,陈娇枝将这口米缸捐了出来。1994年,这口米缸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,成了工农革命军遵守纪律、维护群众利益的历史见证。


本是一家人

——老乡认亲救人

1935年冬的一天,瑞金游击队小队长钟春山,带领胡承德等4名游击队员到兰田坑村侦察敌情,不料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。

听说钟春山要冒险突围,村里的红军家属李翠华一把拦住他,说:“白狗子把村子围死了,现在向外冲不是去送死吗?”说完,不容分说就将4名队员分散隐蔽在几户可靠的群众家中。钟春山就藏在她家的一个草堆里。

不一会儿,街上传来了敲锣声。一个老乡跑来对李翠华说:“白狗子叫到晒场上集合。不去会被抓走。”李翠华迟疑了一下,果断地对钟春山说:“走,你也到晒场上去。”“我还是冲出去吧。”钟春山说。“你脸上又没有刻字,只要大家不说,谁知道你是游击队?有我们在,保你们吃不了亏!”

李翠华抱起小孩子,钟春山牵着大孩子,跟在群众后面往晒场走。晒场上已经挤满了人,胡承德等4名游击队员也在其中,场地四周布满荷枪实弹的敌兵。这时,一名敌兵跑来报告说:“各家都搜遍了,没有发现游击队。”敌军官皱了皱眉头,冷笑道:“男人们站东边,女人小孩站西边,站好后,女人们把家里的男人领回去!”

人群开始往两边分散。开始认人了。从西边走出来几个妇女,来到男人集中的地方,在敌兵的监视和盘问下,把自己的亲人领回去。一名游击队员被领走了,接着,又有两名游击队员被领走了。这时,一位姑娘坦然走到钟春山身边说了声:“走,回家去!”拉着他的手就往回走。

渐渐地,留在东边的男人越来越少,只剩下胡承德和几位老大爷还站在那里。敌人在胡承德面前转来转去,恶狠狠地审视着他。李翠华抱起孩子,坦然地走到胡承德面前说:“你这死鬼,还不回家,站着干吗?”说完,便把手中的孩子递给他。正要往回走,一个敌兵把枪一横拦住李翠华,横眉瞪眼地盘问:“他是你什么人?”“是孩子他爸。”李翠华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
“爸爸!爸爸!”正在这时,不知是孩子想爸爸,还是听妈妈说是爸爸,就跟着叫了几声。胡承德机智地拍着孩子说:“喊什么,回家去吧!”

晒场上的人渐渐散尽。敌人无可奈何,只好垂头丧气地撤走了。